有关龙的成语文化集萃
神龙见首不见尾虚无缥缈的龙本是人想像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自然也少不了龙的踪迹。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丰富多彩也体现出华夏民族对龙的崇拜之情。
▲画龙点睛
这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载张僧繇是南朝梁的著名画家梁武帝佞佛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他为金陵安乐寺画四白龙却没有点上眼睛常常说:“点睛即飞去。”人们以为他说大话就极力请他画上眼睛。不一会儿只见雷电破壁两龙乘云升天而去另两龙未点睛仍在壁上。这当然是传说不过“画龙点睛”一语却成为人们形容在文章或言语关键处点明要旨以使内容生动有力的比喻。在古代相书上人的眼珠如龙据说是大贵之相。据《旧唐书?方伎传》载袁天纲曾为幼儿时的武则天看相大惊说:“此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龙的眼睛什么样自然谁也没有见过。
▲叶公好龙
这是一句颇具生活哲理的成语。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载: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于是后人常用“叶公好龙”比喻爱好某一事物只是表面上的而非真的爱。
▲龙飞凤舞
此成语出自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原形容气势奔放豪迈。现在多用来形容书法遒劲奔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0回:“只这书法与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龙马精神
此成语出自唐代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后用来比喻老而弥坚的精神气概。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他们形状性格都不相同。后比喻同胞弟兄志趣各有差别并不一样。
在多数情况下龙总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望子成龙”表示了人们对后代的期望“乘龙快婿”是人们对他人女婿的赞语。“龙肝风髓”或“龙肝豹胎”常比喻珍贵的食品或佳肴“龙章凤姿”则指人的风采气度不凡。“龙骧虎步”形容昂道阔步、威武雄壮的样子“龙腾虎跃”则是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者的形容。在古代龙与封建帝王有天然的联系“龙飞九五”指即天子位源于《易经》;“龙颜凤姿”专门形容帝王之相体现了旧时代的封建思想。至于用“龙蟠虎踞”或“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
用“藏龙卧虎”形容人才济济用“车水马龙”形容交通的繁忙景象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分页导航
有关猪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狗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鸡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猴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羊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马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蛇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龙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兔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虎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牛的成语文化集萃
有关鼠的成语文化集萃